热词:珠宝、  结婚、  翡翠


垂钓之道

2015-01-17来源于:资阳日报编辑:小太阳

谈起垂钓之道,启蒙我的还是余秋雨的一篇散文《垂钓》,那时便想着能在闲暇之时,驱车山野农桑,抑或是林间通幽小道旁的一汪清潭,可以盘膝而坐,亦可以伫立而望,将鱼竿插于厚实的黄土之中,静心而待——微风中早已达成的莫逆。

每当坐立于水库,潭溪边上,安上鱼饵,将鱼竿顺势抛出,浮躁的心也跟着抛出,不出数秒,恬静的水面荡出波纹,此时饵已下坠,内心也沉淀水底,可以选择静握鱼竿,用身体感知细微的变化,亦可以目视水面,用眼界去测量,你和游鱼的距离,若是清心寡欲,当然耳闻皆可。

一位友人,他钓鱼之时,总是眯眼静养,风会撩起他的衣边和鬓发,也会荡起涟漪和芦苇,他却安然而坐,旁人以为此人是在打盹,而他到晚霞收杆之时,一旁的水箱中总是满满的战果。而后他告诉我,凡事皆有感知之道,看你如何认定。我那时愚钝,日后又过多年,当自己握起了鱼竿,摇摆不定,颗粒无收才明晰缘由。鱼之影,不用肉眼去观俯,因为水有折射,如世间秽浊,看到的不一定是实际的;鱼之踪,不用手心去感应,如世间杂尘,摸到的必定是受过影响的过滤品;而鱼之声,不用耳去听闻,如世间谗言,听得多了,自然不辩是非。到最后,我才知这位友人的垂钓之道,即为将一颗明澈如水的心系于竿头,随波荡漾,随风起舞,沉于游鱼周遭,共鸣和交谈,直到身前的水澄明见底,便拈手即来。

垂钓选址是多数垂钓者常谈的话题,如有青山,便得闲;如有碧水,便得明;如有烟火农耕,便得亲近。我们大多居身于繁闹都市,五味杂陈,未央生活,形色各千,有人带着疲惫而来,道:被生活压榨得只余一根鱼竿,以此为乐;亦有人带着憧憬而至,道:等了许久才换得一日闲空,必将收获之。也有人空手而来,兴尽而归,道:鱼非我所求,取一块净土享之。而在垂钓之地,我大多作为一名旁观者,无论青山傍水,还是田野村庄,我多为思量其乐,多为陶渊明式的自得其乐,便也大约猜出一二钓者之乐。

常言道:取鱼饱肚不如放鱼归池。垂钓中我们甚可看到一种循环的,可持续的精神在延续,垂钓的“乐”之延续多为钓技,钓法的研磨,如世间生活百态,世人考量的是“活法”而非结果,应“独乐乐不如众乐乐”这句钓者流传的老话,分享亦为“乐”之源泉,当成果得以众人认同,技艺得以众人赞赏,此时鱼已经不是那么重要,我曾看到多数垂钓之人将“放归”也作为“渔”的一部分,意为“斗鱼”,将鱼比作世间荆棘,当我们斩断“它”,俘虏“它”,其道已成,无需多为。

除去一身杂尘,与自然合为一体,是万千求道者所求的,舀一瓢清水,取一筐活鱼归去,却是垂钓者所求的;图一身轻便,起身时放鱼归池,是清心者所求的;而休竿而坐,与人话家常,是闲者所求的。垂钓之道,其乐源于心态,其结果源于心界,其本身源于自然,而当垂钓之人秉着一颗澄明的内心前往,必将有所“渔”,必将有所“染”,必将有所“获”。